(通讯员 杨惠棋)3月19日,亚博取款曝顾秒到账中文系“鹿鸣文化讲坛”第七期在南校区C-127成功举办。本次活动特邀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高益荣教授主讲,题目为“最是元曲能销魂——略谈元曲审美风格”。活动由中文系教授王志清主持,全校四十余位师生聆听并参与了讨论。

高益荣教授以王国维《宋元戏曲史》的经典论断开篇,强调元曲作为“一代之文学”的独特地位,并通过王骥德“诗不如词,词不如曲,故是渐近人情”与吴梅“天下文字惟曲最真”的评述,揭示元曲“俚俗直率”的审美底色。他指出,元曲的突破性不仅在于形式上的两大分支剧曲与散曲,更在于其重构了传统雅文学“含蓄典雅”的范式,以直抒胸臆的俗文学形态拓展了文学表达的可能。
围绕“自然”与“反传统”两大核心,高教授结合《西厢记》《墙头马上》等经典文本展开分析。他援引《西厢记》片段,指出元曲对“发乎情,止乎礼”的彻底反叛,直言“崔张情欲的书写是对理学桎梏的撕裂”;又以《墙头马上》李千金的炽烈独白为例,阐明元曲通过“情欲合理化”的叙事,赋予女性角色冲破礼教枷锁的主体性。此外,他通过关汉卿、白朴等的散曲创作案例,论证元曲将世俗欲望与人性本能升华为艺术表达,使“俗”中蕴含“至味”的审美特质。
讲座中,高教授特别梳理了元曲与诗词的本质差异。他引用徐大椿“取直不取曲,取俚不取文”与任讷“曲以急切透辟为尚”等论述,对比词之婉约与曲之豪放,强调元曲“言外而意亦外”的开放性表达。针对胡适“元代文学革命”的论断,他进一步提出:“元曲以通俗之语为舟楫,载着人性解放的浪潮。”
在学术方法论层面,高益荣教授强调,研究元曲需兼顾文本细读与历史语境的双重视角,既要捕捉其语言形式的“奔放趣味”,亦须关注元代社会转型对文人创作心态的影响。互动环节中,师生展开热议,王志清教授抒发了自己的见解,认为元曲反映了人的真心真情,反映出人的本真性与超越性;中文系学生黄于朗提出疑问:“元曲的‘俗’是否消解了文学的崇高性?”高教授回应称:“元曲的‘俗’恰是对人性真实的回归,其以市井烟火重构了文学的‘另一种崇高’。”

据悉,鹿鸣文化讲坛是中文系为促进学术交流、展示前沿研究成果而搭建的重要平台。本次讲座不仅加深了师生对元曲审美风格的理解,也为传统文学研究提供了“以俗观雅”的新范式。活动结束后,与会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,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学术交流机会。